飓风百科 手机版
首页 > 常识 >

唯有牡丹真国色里的京城是指哪里(花开时节动京城中京城指的是哪里)

时间:2024-10-09 08:50:32

《赏牡丹》

唐·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这首诗里的“京城”到底指长安还是洛阳?近年来一些人争得不可开交,抛开地域偏见,我们来考证一下这首诗到底写的是长安还是洛阳。

刘禹锡时代的洛阳和长安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刘禹锡,他出生于公元772年,去世于842,享年70岁,在唐朝算是长寿之人。公元763年,唐代宗李豫平定安史之乱,9年后刘禹锡出生于郑州荥阳(也有说出生于苏州嘉兴(今浙江嘉兴)),刘禹锡的一生经历了唐末八代帝王,却少有能一展才能的机会。

纵观刘禹锡的一生,唐王朝经过安史之乱已经逐渐走向衰败,虽有唐宪宗元和中兴,唐王朝也没有重现开元盛世。安史之乱以后,洛阳几乎毁于战火,区域荒废。这一点在《元和郡县图志》中写的非常清楚,《元和郡县图志》的作者正是唐宪宗时期的宰相李吉甫,从作者的时代和身份来看,《元和郡县图志》关于元和年间的记录是可信的。刘禹锡和李吉甫是生活在同一时代的人。

开元时期,京兆府(长安)有362990户,经过安史之乱到元和时期,已经恢复到241220户,恢复到66%。河南府(含洛阳)开元时期有127440户,约占京兆府三分之一,经过安史之乱到元和时期,只恢复到18799户,只恢复到开元时期的15%。元和时期河南府户数只有京兆府的7.8%。两者的人口数量差异巨大。

虽然元和时期的洛阳已经无法和开元时期相比,也无法和同时代的长安相比,但是尚不能证明刘禹锡这首诗写得是长安,再看看其他证明。

刘禹锡诗中的京城

刘禹锡是一个相当高产的诗人,现存的诗作大约800首,仅有4首写到京城,除了《赏牡丹》,还有三首:

1.《答张侍御贾喜再登科后,自洛赴上都赠别》

又被时人写姓名,春风引路入京城。知君忆得前身事,分付莺花与后生。

2.《征还京师见旧番官冯叔达》

前者匆匆襆被行,十年憔悴到京城。 南宫旧吏来相问,何处淹留白发生。

3.《曹刚》

大弦嘈囋小弦清,喷雪含风意思生。 一听曹刚弹薄媚,人生不合出京城。

第1首毫无争议,京城指长安,诗名是是说他要从洛阳去上都,诗里说“春风引路入京城”。

第2首也没有争议,诗名中的“京师”就是长安,洛阳从来没有被称作京师,这首是元和九年十二月(815年2月),刘禹锡与柳宗元等人一起奉召回京师长安时写的。

第3首《曹刚》,曹刚是个著名的乐师,他的父亲叫曹善才,爷爷曹保保都曾多次出现在唐诗市里面,刘禹锡也是他们的粉丝“一听曹刚弹薄媚,人生不合出京城”,一听曹刚弹奏《薄媚》这首曲子,就觉得人生就不应该离开这京城啊。

从这四首诗可以看出,刘禹锡诗中的京城至少有三首是确定指的是长安。

刘禹锡诗中的牡丹

刘禹锡写过5首关于牡丹的诗,我们看看都写的是哪里?

第1首:从诗名可知写的是洛阳,思黯南墅在洛阳。

第3首:从诗名可知是写长安,这个“唐郎中”叫唐扶,827年-831年任工部的屯田郎中,831年-834年调任为吏部的司勋郎中,835年调任为兵部的职方郎中。一直在长安任职,此时的刘禹锡已经进入古稀之年,英雄末路,美人迟暮,时不我待,一切空无

第4首:《和令狐相公别牡丹》是一首和诗,大和三年(829)三月,刚刚回到长安不足半年的令狐楚以户部尚书改任东都留守。因离别京师长安远赴洛阳使其心中怏怏,故借牡丹为诗以抒此怀。写下一首《赴东都别牡丹》,刘禹锡也为之不平,所以写下这首诗和之。

《赴东都别牡丹》

十年不见小庭花,紫萼临开又别家。

上马出门回首望,何时更得到京华。

第5首:浑侍中为浑瑊,唐中期著名武将,宅邸在长安大宁坊。这是诗也是写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