飓风百科 手机版
首页 > 常识 >

败军之将王朗、华歆,没什么大功劳,为何在曹魏身居高位?

时间:2023-07-04 16:35:00

东汉末年到三国时代,是个群星璀璨的时代,这个时代之中,本就能人辈出,更兼罗贯中《三国演义》的宣传,直接神话了这个时代的诸多大能。

在《三国演义》之中,对武将的描写总是颇为侧重的,像是“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拖刀计败黄忠”、“大破定军山”...等等等等,其实也可以看出来,罗贯中的写作倾向就是比较突出武将,但是“文武不可缺”,对于文臣来说,也有着不少的“高光时刻”,其中最出名的文臣,就是“卧龙先生”诸葛亮了。

“舌战群儒”、“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怒骂王朗”...等等,也都是妇孺皆知、脍炙人口的桥段,而“阵前骂王朗”更是《三国演义》之中最为精彩的一段“骂戏”。

文武双全的败将

在《三国演义》之中,也许大家对王朗这个人最深刻的印象,那就是被诸葛亮骂死了的“王司徒”。

在魏蜀对阵之前的前一天夜里,王朗便对曹真夸下了海口:“自己一番话,只管叫那诸葛亮不战自退。”

但是王司徒似乎忘了,当初在东吴,诸葛亮那可是能“舌战群儒”之人,像你王司徒这样的人,当初我诸葛亮是“一怼怼一群”的。

第二天,当王朗面对诸葛亮说出来了一番“高论”之后,诸葛亮闻言哈哈大笑,随即就是反唇相讥:“我有一言,请三军静听...”

随即,就是诸葛丞相的“个人秀”,从王朗的根儿上开始骂起,把王朗说成了一个背主求荣、见利忘义、阿谀谄媚、碌碌无为的“皓首匹夫、苍然老贼”。

一时之间,竟然是把王朗骂得连一句话都说不出来,结果就是王司徒一口气没上来,当即一头从马上栽下来,就这么气死了。

这段骂戏,在整个《三国演义》之中来说,都堪称经典,是最为精彩的一番舌战,而且经过了86版《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扮演者唐国强老师那一声:“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徒。”的升华,更是让这段戏深入到了每一个三国迷的心中。

而这可悲的王司徒,自然也就成了诸葛丞相扬名的踏脚石,这么快的“反转打脸”,简直就是让人想不记住他都不行了。

但是在这里,王朗真的是如此的不堪吗?真的只是如同一个跳梁小丑一般的形象吗?

要知道,在这个时候,王朗那可是曹魏的兰陵侯,司徒参军,又是曹真的领兵军师,这可是“三公”的位置啊,如果王朗真的如此不堪的话,他又怎么可能以一个“败军降将”的身份,做到如此高位呢?

王朗的出身,确实如同诸葛亮说的那般,“世居东海之滨,居孝廉而入仕”,并且在当时,他的老师就是大汉的太尉杨赐,也就是几百年后隋朝开国皇帝杨坚的祖宗。

在杨赐去世之后,王朗感念恩师的知遇之恩,从而弃官服丧,也就是说,一开始王朗还并没有接受汉朝的“孝廉”之举。

到了后来,还是徐州刺史陶谦发现了王朗这个人才,又将王朗举荐为了“茂才”,并且就让他在自己治下的徐州做官,担任徐州的治中从事。

而王朗也确实有着真才实学,不过几年之间,便平步青云,官拜会稽太守,而且在这个时候,到了后来,还是徐州刺史陶谦发现了王朗这个人才,又将王朗举荐为了“茂才”,并且就让他在自己治下的徐州做官,担任徐州的治中从事。 而王朗也确实有着真才实学,不过几年之间,并且就让他在自己治下的徐州做官,担任徐州的治中从事。

而王朗也确实有着真才实学,不过几年之间,便平步青云,官拜会稽太守,而且在这个时候,王朗那可是文武全才,是能够拎着大刀,上阵杀敌的。

在两军阵前,王朗立马怒斥孙策贪得无厌,并且还声称自己要为严白虎报仇,孙策闻言大怒,而他麾下的太史慈更是怒不可遏,同样身为降将的他,自然想获取一个表现的机会,于是拍马杀出,直取王朗。

而这个时候的王朗王太守,竟然也是丝毫不虚太史慈,只见他拍马舞刀,飞奔而出,和太史慈交上了手,二人交战了数十回合,竟然都不分胜负。

太史慈那是什么人,那是三国的一流武将,一手射术神乎其技,就算在整个《三国演义》之中,也是能够力争武将武力排名前十的存在,而此时尚且年轻的王朗王太守,竟然能和太史慈打的不分上下。

到了后来,还是孙策方面的周瑜与程普,见太史慈力战王朗不下,便从王朗背后出兵包围了过来,在前后夹击、腹背受敌的情况下,王朗这才回首舍了太史慈,从乱军之中杀出了一条血路,逃进了会稽城中,这样的武力值,当真是已经足够令人瞠目结舌。

到了后来,王朗还是被孙策打败了,他一路逃亡,甚至还逃到了当时的交州,也就是现在的广东地区,但是到了最后,还是被孙策所擒,但是孙策敬佩王朗这名“儒将”,并没有加害王朗。

而王朗虽然被孙策所擒,却仍不肯为孙策效命,便这么暂时在曲阿住下了,到了后来,还是曹操得知了王朗之才,下令征召王朗。

王朗此时也是有得到了曹操的征召,自然是觉得“千里马遇到了伯乐”,于是一路辗转,来到了曹操的许都,而一到了许都,王朗就被任命为一个谏议大夫,参司空军事,可以说是身居高位。

而与王朗差不多待遇的,那就是华歆,也就是那个恶心的名士管宁与他“割席分坐”的华歆。

“小人”的转变

管宁和华歆,那都是东汉末年的名士,原来两个人还是好朋友、好同学,一起拜在了太尉陈球门下读书,并且吃住都在一起。

一日二人在园中锄菜,但是没想到,他俩竟然在菜地里翻出来了一块金子,然而管宁对此是视若无睹,依然挥着锄头锄菜,但是华歆却顿时是欣喜若狂,一弯腰把金子抄起来揣进了自己的怀里,没想到一扭头,却发现管宁正对自己投来了鄙夷的目光。

看到自己的好朋友用如此目光看着自己,华歆顿时也是老脸一红,随即把金子掏出来又扔在了地上。

又有一日,二人在屋内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门外忽然有太守的车马经过,人声鼎沸,而华歆听到了声音,自然而然也是起了看热闹的心思,把书一扔便伸头探到门口,想瞧个究竟,回来之后,依然沉浸在太守那华丽的车马之中,不肯放下心来读书。

看到华歆一副沉迷富贵的样子,管宁顿时一拍额头,感觉自己交错了朋友,抽出一把匕首,把二人相坐的席子一分为二,冷冷地看了一眼华歆:“从此你我情义尽矣。”

但是,正是这样一个似乎是小人的人,却在投降了曹操之后,担任了曹魏的御史大夫,在后来,甚至还被封为了“安乐乡侯”、太尉等高官。

在当时,华歆是高唐人,也就是今天的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他的老师也是东汉的太尉陈球,和卢植等人为同门师兄弟。

一开始,他也是举孝廉而入仕,是汉灵帝时期,大将军何进的幕僚,何进任命华歆担任了尚书郎,在何进死后,华歆被“流放”到了豫章,后被汉献帝下旨,担任了豫章太守,后来也是被“小霸王”孙策所收服,成为了孙策的幕僚。

在孙策死了之后,曹操知道华歆的才能,便威逼孙权,要征召华歆前来许都,无奈之下,华歆只能劝说孙权,让自己前去许都。

来到了许都之后,华歆便被曹操任命为议郎,参司空军事,从此华歆便在曹操的阵营之中,为曹操屡次谏言。 在曹操称魏王,荀彧接到了曹操的“空食盒”而悲愤自杀之后,华歆便接替了荀彧的位置,担任了尚书令。在曹操去世之后,曹丕威逼汉献帝禅位与他,曹丕成为了皇帝,正式地建立了曹魏政权,而华歆也就被曹丕拜为了相国,被封为了“安乐乡侯”,并且主持曹丕与汉献帝的禅位仪式的人,正是华歆。

但是在此时,华歆似乎早已经“转了性”,再也不是那个贪金好利的小人了,曹丕赏赐给他的金银禄米,他一般都会救济给贫穷的亲戚,自己的家中,经常是连百十斤米都拿不出来,仅仅是有着能够撑到下一次禄米发放的口粮。

并且,曹丕还经常把那些犯了罪的大臣们的家人妻女赏赐给大臣们,成为奴隶,一般的曹魏官员们都会乐呵呵地收下这份赏赐,但是只有华歆与众不同,他将那些分给他的罪臣妻女们,纷纷遣散嫁人了,而且在此时,他还向曹丕举荐了曾经与自己“割席分坐”的管宁,俨然是一副不记旧时恩怨的样子,而这一番作为,也为他博得了一个“高士”的美名。

降将占高位

王朗投降了曹魏,后来被封为司徒、兰陵侯;华歆投降了曹魏,到后来更是成了魏国相国,安乐乡侯。

那么,华歆和王朗这样的“降将”,也不见有什么大功,王朗在演义中更是被诸葛亮一顿唇枪舌剑“骂死”了,可以说是丢尽了曹魏的脸,那为什么二人还能够在曹魏之中身居高位,掌握大权呢?

首先一方面,那就是王朗和华歆的出身身份确实不同。

王朗代表的是东海王氏。

东海王氏,那是响当当的“高门大户”,在东汉的门阀之中,也是排的上号的,尤其是王朗,那更是当时的经学大家。

而华歆的“高唐华氏”,虽然不算是什么世家大族,但是华歆本人可是不同凡响啊,那是卢植的师弟,有名的经学家,在当时的儒生士子之间,也是有着不小的名声的。

得到了王朗和华歆的帮助,就相当于有了东海王氏和儒生士子两股势力的帮助,而且华歆和王朗在接受朝廷的征召,也就是曹操的“招降”之前,二人都已经做过太守之职了。

在汉朝时期,太守之职,那可就已经是两千石的高官了,就算是荀攸,在进入曹魏集团时,也不过是一个六百石的黄门郎而已。

曹操招降别人,开出来的待遇,总不可能比人家之前的待遇还要低吧,所以对于这王朗和华歆,曹操自然是会高看一眼的。

第二点,就是这二人确实是有真才实学。

王朗就不必说了,文武兼备的全才,论文,那是经学大家,受家风熏陶,四书五经无所不通,史书典籍无所不晓,更兼才智过人;论武,那是能够数次挡住孙策的进攻,和太史慈打上几十个回合,有来有往、不分胜负的人物,绝对堪称得上是一代儒将。

而华歆那也是一代文才,是卢植的师弟,换句话来说,相当于是刘备的“师叔”,在经学典籍方面,那也是颇有建树的。

这样的人物,如果给的待遇低了,又怎么能招揽其他饱学之士的投靠呢?

而最后一点,那就是二人活的时间都很长,可以说是“工龄”到了,资历到了,自然就该给升官了。

王朗在《三国演义》之中,是被诸葛亮一番话骂死的,而在正史之中,是自然死亡的,但是这两个死亡的时间都非常的接近,那就是公元227到公元228年,这时候的王朗,已经是一个70多岁的“老头”了,而华歆更是在75岁时才病故了的。

“人生七十古来稀”,在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那个时候,能活到70多岁,已经是非常的不容易了,而像曹魏的其他谋士,那都堪称是英年早逝。

郭嘉,在官渡之战七年后死亡,年仅38岁;荀攸,建安十九年,也就是公元214年病故,年仅57岁;而程昱倒是活的年纪够大,在曹丕代汉称帝那年才入的土,当时他的年龄80岁,但是奈何,虽然活的年龄是够大了,但是死的却比王朗和华歆二人早,到了后期曹丕称帝,大肆封赏众人之时,自然也是只能给自己“追封”一些个身后之名了。

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养好一个健康的身体,那也是非常重要的,熬的时间够长,也是可以封侯拜相的,把自己前面那些老资格都“熬死”了,那自己自然就能够上去了。

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这无疑是一个乱世,而往往这种乱世之中,才能够出英雄,所以这也会是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而王朗和华歆的经历,他们成功的因素,其实也是能够给我们一些启示,但是其中最能够让我们用到的,那还是养好身体,活得长久一些,毕竟不是谁都能出身名门,拜在“太尉”门下学习的,但是养一个好身体,好好的熬一熬“工龄”,我们却还是能做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