飓风百科 手机版
首页 > 常识 >

人体内有水熊虫吗(地球最强水熊虫)

时间:2024-08-10 11:03:36

有一种在显微镜下才能被看清的极小生物叫做水熊,属于高度特化的雌雄异体的水生多细胞无脊椎后生动物,水熊虫在显微镜下看起来白白胖胖,长相还挺符合自己的名字,其实它并非指某一个物种,而是由1000多个物种组成的缓步动物门的统称。

水熊虫主要生活在淡水的沉渣、潮湿土壤以及苔藓植物的水膜中,少数种类生活在海水的潮间带。在6000米海拔以上的高山或4000米以下的深海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踪影。它和人类生活在同一片家园上,却很难进入一般人的视野,因为它实在是太小了。这种身材还不到1毫米的小生物,却因为有些“特异功能”而得到人们的关注。

水熊虫的繁殖方式就十分独特,它主要是在蜕皮时进行繁殖。有些水熊虫会在褪掉的旧皮中完成受精。不仅如此,你可能也不知道,一些时候它们的排便行为也在蜕皮期进行。水熊先将排泄物积于体内,蜕皮时排泄物就和旧皮一同排出体外,它们就是通过蜕皮实现身体的发育,这样看来它们的新陈代谢还挺高效率的。

水熊的蜕皮现象呈周期性地发生。一生中蜕皮12次,完成一次蜕皮通常需要5到10天。它在蜕皮之前,第一步就是排出口器和口咽,有时候还会排出前肠和后肠,第二步就是把自己的爪子从爪壳中伸出来,最后整个身子从壳的前端爬出来。在这个“复杂”的过程中,它们身上暂时还没有形成口器和口咽,所以只能暂停吃东西,当然对于生命力如此顽强的物种来说,几天不吃东西就是小事一桩。

水熊的八只腿上各有四到八个爪子,在显微镜之下看起来就像电影中某种奇特的变异生物,

水熊中虫这种生物生命力比蟑螂还强。

科学家曾经在盐矿中发现已冬眠了数百年的水熊虫,给予水分和营养后,能够醒过来并继续正常的生理活动。它们能在冷冻、水煮、风干的状态下存活,它们甚至还能在真空中或者放射性射线下存活,拥有地球上最顽强的生命力。

它们几乎能在任何极端环境下生存,因此也被称为“不死之熊”。

水熊虫能在零下20度的低温直线沉睡后再次苏醒,也能在一百五十的高温环境之内继续生存,还能在太空的真空环境内保持生命体征,它之所以拥有这样的“超能力”就是因为它体内的损伤抑制蛋白Dsup。

更神奇的是这种蛋白在进入其他动物的细胞之内同样可以发挥保护作用。因此又科学家提出了一个大胆假设,将水熊虫的损伤抑制蛋白Dsup放入人体内,那么人类就会拥有同样的超能力。

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除了地球之外,人类还未在茫茫宇宙中发现其他生命体。这好像就是在告诉人类,除了地球,我们不可能再找到第二家园。

但是人类从未放弃探索的脚步,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人类想要长时间地在太空中自由探索,存在一个很严重的健康问题就是太空辐射。如果能解决这个问题,宇航员们就能在太空中健康地活动更长时间。英国的梅森团队对这项研究信心满满,他们认为将水熊虫的损伤抑制蛋白Dsup和人类细胞相结合具有可行性。

不过我国国内专家却有截然不同的看法,专家杨宇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水熊虫之所以能在十分恶劣环境下成功生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体型十分微小。

人类的体型和水熊虫的体型差异巨大,两者在真空环境内的受力状态必然是不同的,杨宇光专家还列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加以解释:一只跳蚤的体长是0.3-5毫米,但是它的弹跳距离却是350毫米,相当于自身体长的100多倍,同理可得如果将水熊虫的大小放大到和人类相当,自然也不可能抵御相同的真空环境。

他还认为如果真的这样做了还会产生伦理方面的问题,水熊虫的DNA和人类结合之后,一个拥有外源性DNA的人类还算是人类吗?

我认为国内专家的看法的确值得思考,人类的细胞在和水熊虫结合之后能否发挥足够的抵御功能,还需要实验来说明。

不过他所担忧的伦理性问题在我看来却不不是那么严重,如果一个航天员真的拥有了水熊虫的DNA只要在他返回地球之后,没有对他的正常生活产生任何影响,那么伦理问题就不应该成为这项基因工程的一个阻碍。

想必有些看官看到这里就会思考,就算对这个人的正常生活不会产生影响,那么对他繁育下一代呢?

这件事就更好解决了,只要让一些已经有儿女并且已经决定不再生育的宇航员参加这项实验就好了。

总的来说还是国外的科学家更热衷于对水熊虫和人类细胞结合的研究,至于什么时候有结果那就不好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