飓风百科 手机版
首页 > 常识 >

吴桥县是哪个市(沧州吴桥县历史简介)

时间:2024-11-18 09:49:57

吴桥县


隶属于河北省沧州市,地处河北省东南部冀鲁交界处,沧州市南端,总面积600平方千米,辖5乡5镇和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吴桥县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在此栖居。据清康熙版《吴桥县志》记载,在奴隶社会时期,黄河流域分九州,吴桥属兖州。春秋战国时,吴桥县地属齐国。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灭齐,置齐郡,今县地属齐郡。西汉初,置安县、重平县。安县属青州部平原郡,重平县属幽州部渤海郡。新王莽始建国三年(11年),诏令浚通屯氏河(即今宣惠河,俗称王莽河)。东汉时,废安县,改为蓚县,属冀州渤海郡。三国时吴桥县为魏地,属幽州渤海郡。西晋泰始元年(265年),置东安陵县(因区分与扶风之安陵县,故加“东”字),晋室东迁,县地为赵、前秦、后燕所属。太熙元年(290年),安陵、东光、饶安三险火灾,烧毁7000余家,死15000余人。前燕八年(341年),吴王慕容垂率兵南进,在安陵境内渡钩盘河,筑桥,名“吴桥”。北魏天赐五年(408年)改为安陵县,属冀州渤海郡。


隋开皇六年(586年),安陵县扩至东光县东廓。开皇十六年(596年)分属安陵县与将陵县。大业二年(606年),废安陵县并入东光县,四年(608年),诏令全县男女民工数千名,开挖永济渠(今南运河)。隋末,河北窦建德起义,占据此地,后为唐灭。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安陵县,属观州(今景县),将陵县属德州。贞观十七年(643年)安陵县划属德州;永徽二年(651年),安陵县治徙白社桥(故址今景县安陵镇)。宋景祜元年(1043年),将陵县析长河镇,置长河县(故址今山东陵县境内),属永静军(今景州)。景祜二年(1035年),废安陵县,并入将陵县,靖康二年,宋室南迁,县地属金。


金世宗大定二年(1162年),徙将陵县之吴桥镇,置吴桥县(址今铁城镇)属河北路景州。元设行中书省,吴桥县属中书省燕南河北道河间路景州。明洪武元年(1386年),吴桥县隶属京师河间府景州。清沿明制,吴桥县属直隶省河间府景州。民国元年(1912年),吴桥县属直隶省河间府。1913年,撤销府级建置,隶属直隶省渤海道。1914年,属属津道道。1928年,直隶省改为河北省,吴桥县为河北省属县。


1945年9月15日,吴桥县城解放,东吴县抗日政府进驻吴桥县城。1946年2月,山东省政府决定按原疆域恢复东光、吴桥建制。吴桥县政府驻今吴桥镇,属山东渤海行署一专署。1949年5月,吴桥县属山东省渤海行署沧南专区。1950年6月,改属山东德州专区。1952年10月7日,吴桥县划归河北省,属沧县专区。1958年11月,吴桥县与故城、景县合并,仍称吴桥县。县驻地由城关镇迁至桑园镇,属天津专区。是年12月20日,划归天津市辖。1961年7月,吴桥、景县、故城三县分治,恢复原建制。吴桥县划归沧州专区,县治桑园镇。


1970 年,沧州专区改称沧州地区,吴桥县仍属之。


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吴桥县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色产业如杂技文化产业日益兴盛,吴桥以“杂技之乡”的美誉闻名遐迩,吸引着国内外众多游客。


在新时代,吴桥县继续积极推进各项事业的进步,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民生福祉,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吴桥县也在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展现出勃勃生机与活力。


未来,吴桥县将继续秉承历史文化底蕴,不断开拓创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附:吴桥县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多样,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遗产介绍:

1.吴桥杂技



:吴桥杂技,那是吴桥县最为闪耀的文化瑰宝之一。吴桥县被称为"人间游乐无双境,天下杂技第一乡"。

吴桥杂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久远的古代,其起源最早可至春秋战国时期,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断传承与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和技艺体系。它犹如一条奔腾不息的文化长河,源远流长,承载着无数杂技艺人的心血与智慧。

吴桥杂技以其高超的技艺、惊险的表演和丰富多样的节目形式而闻名遐迩。无论是令人惊叹的空中飞人、神奇的魔术变换,还是高难度的平衡技巧等,都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魅力。这些杂技表演不仅需要演员们具备卓越的身体素质和精湛的技艺,更需要他们拥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勇气。

2006 年,吴桥杂技当之无愧地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是对其深厚历史底蕴和卓越艺术价值的高度认可。此后,吴桥杂技更是走向了世界舞台,向全球展示着中国杂技的独特魅力。

以吴桥命名的国际杂技艺术节更是成为了全球杂技界的盛事。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十八届的国际杂技艺术节,每一届都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杂技团队,他们在这里交流技艺、展示风采。在这个舞台上,吴桥杂技充分展现了其作为“杂技名县”的实力与地位,同时也促进了国际杂技艺术的交流与发展。吴桥县也因为杂技而声名远扬,成为了世界了解中国杂技文化的重要窗口,吸引着无数游客和杂技爱好者纷至沓来,感受这一独特艺术形式带来的震撼与魅力。吴桥杂技,将继续在传承与创新中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为世界杂技艺术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2. 澜阳书院




:澜阳书院位于沧州市吴桥县铁城镇,是一座清代古建筑。它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 年),同治十三年(1874 年)知县劝集经费,扩建书院,仍用原名。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 年)全国推行新学,澜阳书院改为第一高等小学堂,至今仍为教学所用。

澜阳书院整体建筑面积 460 平方米,气势宏伟,保存完整。它不仅是现存书院中为数不多的保存完整的清朝建筑,也是清代国学教育在吴桥留存至今的唯一代表性建筑。2008 年 10 月 20 日,澜阳书院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书院在清代培养出了许多杰出人才,如王问羹、吴棠糊等。从建院到 1903 年,澜阳书院人才辈出,桃李满园。二百年间由该院经科举考取进士 6 人,举人若干,其中数人成为国之伟才。此外,书院还存有范景文、董文敏、米万钟等名人石刻 20 块,藏书 12 橱,供诸生阅览。

如今,澜阳书院作为吴桥县的重要文化遗产,不仅见证了当地教育的发展历程,也为研究清代书院建筑和教育制度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同时,它也是吴桥县的一张文化名片,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和感受其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3.唐槐



:在沧州吴桥杂技之乡吴桥铁城镇政府北关东南处,有一颗千年古槐,村民称之为唐槐。该树身高10多米,身围5米,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唐槐约为公元700年唐人所植,它见证了吴桥县的岁月沧桑变迁。其苍劲的枝干和繁茂的枝叶仿佛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夏季树冠枝绿叶茂,春夏之初清香的槐花百米内闻溢芬芳。时值冬春交接之时,唐槐虽树干枯裂、洞穿,但树冠枝繁,生机盎然。

据了解,由于树木古老,当地百姓经常到树周围给亲朋好友做祈福,经常在树干上、树枝上栓些红布条以保平安。

4.安陵古遗址:安陵古遗址,宛如一颗被岁月尘埃掩盖却依然闪耀光芒的历史明珠。

这片遗址曾在历史的长河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它承载着厚重的古代文化信息和深深浅浅的历史痕迹。漫步其间,仿佛能感受到千百年前的气息在周围弥漫。

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似乎在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沧桑。曾经,它或许是繁华的聚居地,人们在这里生息繁衍,创造着独特的文明。或是重要的政治、经济中心,见证着无数的风云变幻和权力更迭。那古老的建筑遗迹、残缺的城墙基石,都蕴含着无尽的故事。

安陵古遗址作为研究吴桥古代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为学者们提供了珍贵的线索和依据。通过对其深入研究和解读,可以梳理出吴桥在古代各个时期的社会风貌、文化特色、工艺技术等诸多方面的发展脉络。它让我们对那个遥远的时代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和了解,让我们得以触摸到历史的真实质感。

岁月的风雨虽然侵蚀了它的部分容颜,但它所蕴含的价值却永远不会磨灭。它如同一个沉默的史官,默默地记录着历史的变迁,等待着人们去发掘、去感悟、去传承那源远流长的古代文化和历史智慧。它是吴桥历史的重要见证者,也是人类文明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共同构成了吴桥县独特而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它们不仅是吴桥人民的宝贵财富,也吸引着众多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研究,不断传承和弘扬着吴桥的历史文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