飓风百科 手机版
首页 > 常识 >

什么是农业税

时间:2025-01-10 06:34:46

农业税是国家对一切从事农业生产、有农业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俗称“公粮”。它包括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和牧业税。农业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到汉初形成制度。1958年,中国通过了第一个全国统一的农业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该条例采用地区差别比例税率,规定全国平均税率为常年产量的15.5%,最高不得超过25%。

农业税以折合征收粮食实物为主,依据为《农业税条例》。由于一直以征收实物粮食为主,所以习惯上又称为公粮。农业税的取消,意味着中国经济结构在升级的过程中,农业的比重正在逐步降低,也表明中国已完全具备了取消农业税而不至于影响国家全局发展的经济能力。

农业税在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仍然选择实行农业税,是因为中国仍处于农业社会,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主体。1952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在整个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高达50.5%。在这种产业结构下,农业税必然是国家的重要税源。

中国共产党实行征收农业税政策,所要实现的功能,与历史上的功能有着本质不同。在古代农业社会,以农维生,以农维政,封建统治者征收农业税以享乐和维系国家机器运行为目的。而中国共产党征收农业税,是用之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把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和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统一起来。

从2006年1月1日起,中国正式取消农业税,这项沿袭两千年之久的传统税收的终结,标志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