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身是宝的赤鳞鱼,“下奶”比鲫鱼强十倍,因数量较少难得一见
小时候我们村里的山间溪流,不仅水质清澈可见底,且水源充足,当时的溪流里面常常会看到一种小鱼,它的体型就是长不大的类型,与小马口鱼、麦穗鱼差不多大小。
虽然这种小鱼长不大,但是鱼肉却特别鲜美,且营养丰富,尤其是孕妇吃了后,下奶比鲫鱼强百十倍。在我们当地,这种小鱼有2个名字,一种是大家统称为小杂鱼,另一种是叫它赤鳞鱼。
当年这种小杂鱼,都是拿来喂养鸭嘴和小猫的,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如今这样鱼变得稀少后,其身价也是逐年升高,人工养殖的都要300元一斤,并且还非常抢手。那么,赤鳞鱼是什么鱼呢?
赤鳞鱼
赤鳞鱼的基本信息。
赤鳞鱼,原名螭霖鱼,又名石鳞鱼、时鳞鱼、斑文鱼又叫赤鳞鱼,是多鳞白甲鱼的一个俗称,还叫多鳞铲颌鱼、钱鱼梢白甲,在古代的时候称为汶鱼。
野生的赤鳞鱼,现已被《水生野生保护动物名录》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赤鳞鱼,因为它对环境和水质要求高的原因,所以在在我国的分布不广泛,通常生活在海拔300-1500米之间清澈的溪水里。
野生的赤鳞鱼
赤鳞鱼的生长速度非常慢,雄性的赤鳞鱼通常要3~4年,才能达到性成熟,雌性为4~5龄时间。赤鳞鱼的体格通常都在8-15厘米之间,很少能见到3两以上的大体型赤鳞鱼。
主要分布于嘉陵江水系和汉水水系的中上游,淮河上游,渭河水系,伊河,洛河,海河上游的滹沱河和山东泰山,以及浙江龙泉等地。
溪石斑是属于中下层鱼类,喜欢栖息在水质清澈,且温度较低的流水环境中,尤其是流速较大的区域,以及河流砾石较多的环境下,通常都是有成群的赤鳞鱼,秋后入泉越冬。
溪流里面抓的赤鳞鱼
赤鳞鱼对栖息环境的需求和目前状况。
赤鳞鱼,不像传统的“四大家鱼”容易养,这种鱼不耐低氧,且离开水后就容易死去。别看它是小型鱼,却对水质要求非常严格,可以用“苛刻”来形容。
小时候的河边是没有草的,两边都种植了植物,所以需要打药锄草、驱虫,只要有丁点的药味进入了河里,一片区域内的赤鳞鱼,都会漂浮水面,甚至死去。
赤鳞鱼
因环境受到污染严重和资源遭到破坏,曾经清澈的溪水已经干枯,由于赤鳞鱼对水质的要求过于苛刻,所以小溪里面已经很少能见到了,除非在一些深山的溪流当中,还有少部分的赤鳞鱼。
如今,溪石斑鱼已经非常稀少,一年也钓不到几条了。由于溪石斑鱼的肉质鲜美,且营养含量丰富,所以有人在深山泉水里开始养殖赤鳞鱼。
赤鳞鱼的食用价值非常高,所以价格居高不下。
赤鳞鱼是小型鱼,它的肉质非常细嫩,香而不腻、鲜而不腥,营养丰富。其中,泰山赤鳞鱼,更是驰名中外。
据对赤鳞鱼检测,鱼肉含脂量比鲫鱼高一倍以上,蛋白质含量也高出2~3%。据传,夏日置鱼于石上曝晒,鱼肉可化油而流,只剩鳞片和骨架。
根据民国《泰山药物志》记载,赤鳞鱼有补脑益智、生清降浊、养颜补气、延年益寿、明目聪耳、坚齿健身,并且可以暖妇女子宫、利男子小便等功能。
最新研究证明:赤鳞鱼肉质含有钾、锌、镁、钙、铜、等12种以上矿物质,并且含有18种以上人体所需的氨基酸,以及抗衰老和预防心脏病的脂肪酸。
赤鳞鱼之所以能卖到300块钱一斤,不仅仅是依靠它的稀缺性,还是有它的可食用价值。另外,赤鳞鱼它与富春江的鲥鱼、青海湖的湟鱼、洱海的弓鱼和油鱼并列为我国五大名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