飓风百科 手机版
首页 > 常识 >

贵州锦屏旅游攻略景点大全,收藏起来以备后用

时间:2024-12-12 10:08:17

1、隆里古城

隆里古城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隆里,原称龙里,清代名为隆里,谓"隆盛之理所"。位于贵州省锦屏县西南边沿,此城建在一片开阔的山间盆地,良田千亩,阡陌纵横,四周群山环抱,浓荫覆盖。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为明代重要军事城堡。唱汉戏、吟故事、玩龙灯是他们三大文化瑰宝,尤其玩龙灯,龙灯制作精巧,气势宏大,表演技巧高超,活灵活现,蜚声国内外。

隆里原为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六子朱桢始创的屯兵城堡,到清朝,取“隆盛之理所”之意,才改为隆里。古镇很小,有两条街呈十字交叉状,分别连接东、南、西、北四座城门。因先民由中原江南九省移入,到此屯军,后解甲归田,融入到这片土地之中,故今天的隆里是黔东南唯一全为汉人居住的城镇。他们的生活方式、建筑、习俗仍保持着浓厚的古老汉文化样式,建筑有北京四合院的韵味、江南水乡的精致、江西民居的构型以及本土苗侗民族干栏式房屋的形式等多种风格的民居建筑。据说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曾谪居隆里。隆里的后人一直对王昌龄的人生遭遇充满了同情,对他的学识也充满了崇敬。人们在龙标山麓、龙溪河畔修建了“状元墓”、“状元桥”、“状元亭”等建筑,以作为对这位文化人的永久纪念。

地址: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隆里乡二零二省道旁边

2、瑶白侗寨

瑶白村地处贵州省锦屏县彦洞乡政府所在地3公里,距县城38公里,三板溪湖区8公里。

瑶白的民风古朴而浓郁,民族文化多姿多彩,是一个典型的北侗民族文化村寨。其最为典型的是瑶白摆古文化节、瑶白大戏、民族服饰和侗族大歌。其摆古内容丰富多彩,歌调婉转悠扬,服饰精美,瑶白侗族风情容纳了北侗之精华,有着深厚的文化艺术底蕴。

地址:锦屏县彦洞乡政府所在地3公里

3、三板溪湖景区

三板溪水电站座落于锦屏县境内,在沅水干流上游河段清水江上,距省会贵阳434km,距黔东南州州府凯里220km,距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镇远164km,与黎平机场相距18km。有320国道与省道相通,为黎平八舟河、榕江古榕、舞阳河、剑河风景名胜区的中间地带,交通十分方便。

地址:锦屏县境内,在沅水干流上游河段清水江上

4、春蕾林场森林公园

锦屏县春蕾林场省级森林公园简称春蕾森林公园。于二00二年五月经贵州省林业厅批准成立。公园位于县城东部,距县城45公里。

公园总体规划面积12650公倾,其中森林面积11000公倾,森林覆盖率达87%。公园内主要以用材林杉木,马尾松为主(占60%),阔叶林楠竹林为辅(占40%)。森林是一个巨大的天然氧吧,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和释放大量的氧气,并释放对人体有益的植物精气以及负离子,缓解现代人们紧张神经,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依托春蕾省级森林公园优越的森林环境,在森林公园管理处附近建设生态休闲度假区,开展休闲度假旅游。

地址:锦屏县城东部,距县城45公里

5、茅坪古镇

茅坪古镇位于清水江下游、锦屏县东北部,距县城10公里。东邻本镇阳溪和宰大溪村及天柱县坌处镇地冲村,南邻三江镇亮江村,西邻本镇新建村,北翻黄哨山抵天柱县地良村。从这里往下三四公里便是天柱县地界,再往下三四十公里则是湖南省洪江市的地域了。

茅坪、王寨等地方,明代时基本属于湖广省黎平府赤溪湳洞长官司管辖区域。而赤溪湳洞长官司治所在今剑河县南明镇,距离这里七八十公里,对这里影响甚微,所以这里实际上处于村民的原始自治之中。在清康熙十九年(1680)以前,茅坪、王寨等地随黎平府隶属湖广省,平定吴三桂叛乱后改属贵州。

茅坪,因最初为一茅草坪而得名。它坐落在清水江河谷间,依山傍水,清水江像碧色玉带在寨前流淌,黄哨山如一面巨大屏风在寨后藩护。整个形势山环水绕,藏风聚气,圆净窝暖,紧凑堂局。

6、黄哨山

黄哨山,又名皇上山,传说主峰乌龙岭气势雄严,如皇帝坐金銮殿,故得名“皇上山”。它矗立在茅坪古镇的北边,其主峰海拔1029米。自清水江南岸望过去,这山从江边拔地而起,高耸云端,气势磅礴。山的海拔虽然不算很高,但却以险峻奇秀而著称。《黎平府志》称之为“黔山第一险径”。旧时,茅坪一带有民谣道:“黄哨山,离天三尺三。人过要脱帽,马过要下鞍。”

在清代,黄哨山是黎平、镇远两府的分界山。而今,它又是锦屏、天柱两县的分界岭,“水倒茅流,两县各收”,山顶坳上过去筑有分界土梁、立有两县的分界石碑。北边锦屏县一侧为青石板路,而北边天柱县一侧则为鹅卵石花街道。过去茅坪一带有歌唱道:

镇远黎平相交界,皇上山坳两分开。

黎平这边石板路,镇郧边是花街。

黄哨山上建有寺庙后,这座山就成为令周边民众敬仰的神灵之山,很多信众不顾山途险远,纷纷前来拜佛求签。当成为繁忙的驿道后,这里又成为笃信佛教因果报应的信士们修阴积德的地方,有人义务整修损坏的道路,有人暑热天在山道上免费给上下行人提供茶水、甜酒,有人甚至义务为上山困难者抬运行装。

7、锦屏白水洞瀑布

白水洞瀑布,侗语称“洞王”,意为瀑洞之王,在姊妹岩往西约两公里,以险奇著称。

游看白水洞瀑布却以从茅坪镇西边的新建村往上行最理想。

白水洞瀑布由五级系列瀑布组成,远处能看到的是最大的一级。第一级瀑布高约10米,宽约3米,脚下是一泓深潭,高水跌下发出令人胆战心惊的声音,激起的水花在潭间无序飞舞。从圆潭沿溪上行300多米,来到第二级瀑布脚。这级瀑布高有五六十米,宽七八米,水从两片崖壁的交接缝间泻将下来,像刚挂上杆尚未抖顺的白布,中间有多处折皱。从瀑布顶上攀行数十米,便到第三级瀑布脚。这是白水洞瀑布的最主要景色,在袍带溪畔能看到的便是这一级。此级瀑顶,又是第四级瀑布的瀑脚。第四级瀑布高约20米,相对缓和,没有下面三记么壁陡。第五级瀑布位于第四级瀑顶上边约50米处。这是一条被水流长期冲击而成的斜漕,长约20多米,宽不到一米,水流甚为湍急。站在瀑边,但觉冷风飕飕,寒意阵阵。从第五级瀑顶上行里许便是一座山顶,当地人称“望楼坡”,因是古代曾在此处修建用于侦察敌情和传递军事信号的楼台而得名,现仍存有残垣。望楼坡往东北行约一公里便是姊妹岩了。

8、文斗苗寨

文斗苗寨位于贵州省锦屏县西部,归今锦屏县河口乡所辖,包含文斗上寨、文斗下寨和文斗河边三个自然寨,坐落在清水江南岸,下距锦屏县城水路30公里,现有400多户,2000多人口均系苗族,百分之七十为姜姓,居住的主要是木质吊脚楼,从文斗河边村举目仰望,两条青石板路尤如二条青龙宛延顺坡登寨头,这里有参天的古树,古朴雄伟的寨门,数不清的大小碑刻,修筑考察的坟茔,数十座规模恢宏的宅基及大宅院的残壁和清代古战场防御工事石墙、哨卡却依稀可见。

9、青山界

青山界,距锦屏县城60公里,位于锦屏县境西南,由黎平县入境,逶迤于固本、河口乡境内,南部系苗岭山脉的延伸,属低中山切割地带,沟谷窄深。青山界由于山体较高,构成锦屏县西部的天然屏障,呈明显夷平剥蚀化,具有残留的高原地貌特征。

青山界不仅是一座保护完好,至今尚未开发的生物生态大公园,也是我国不可多得的保存完整的亚热带原始多样林相林区,具有极高的科研和观赏价值。

10、雷屯

雷屯村是贵州省“十佳美丽乡村”,位于锦屏县敦寨镇,距镇政府驻地10公里。雷屯古名雷泽屯,因明洪武时期驻兵屯垦而得名。

雷屯村坐落在美丽的亮江河畔,地势开阔坦荡。亮江由南至北绕村而流,到村前时一分为二,变成两道清流,河中有一片数十亩的沙洲,洲上树木婆娑,绿草成茵,两岸田畴铺展,垄亩整齐,村境风光旑旎。

11、龙大道烈士陵园

龙大道烈士陵园座落在锦屏县回龙山风景区,始建于1984年,2000年扩建并在陵园内竖龙大道烈士塑像。陵园占地200亩,由烈士墓、广场、纪念碑三部分组成。1987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管理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是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2、锦屏飞山庙

锦屏飞山庙位于锦屏县城东北角,清水江北岸,坐北朝南。主体建筑飞山阁高24.8米,为四层三重檐四角攒尖顶式建筑。据史料记载,飞山庙是乾隆年间为纪念唐末五代诚州首领杨再思而建,已有230多年的古建筑飞山庙,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飞山庙由飞山阁和飞山宫组成,主体建筑飞山阁高24.8米,为四层三重檐四角攒尖顶式建筑,是贵州省迄今保存最高的阁楼式木构古建筑。1981年飞山庙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次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飞山庙是乾隆年间为纪念唐末五代诚州首领杨再思而建,已有230多年的古建筑飞山庙,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飞山庙由飞山阁和飞山宫组成,主体建筑飞山阁高24.8米,为四层三重檐四角攒尖顶式建筑,是贵州省迄今保存最高的阁楼式木构古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