飓风百科 手机版
首页 > 常识 >

庄子《人间世》——叶公子高使齐(终篇)

时间:2023-07-05 16:27:58

且以巧斗力者,始乎阳,常卒乎阴,泰至则多奇巧;以礼饮酒者,始乎治,常卒乎乱,泰至则多奇乐。凡事亦然,始乎谅,常卒乎鄙;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

以心计智巧相互争斗的人们,开始时大都光明正大,但是越往后常常智计百出,到最后阴谋诡计无所不用其极。以礼仪为规范的饮酒者,开始的时候都规规矩矩严守礼仪,越往后常常会混乱不堪,到最后荒诞淫乐丑态百出根本无节制可言。世事亦然,开始时相互信任,到最后互相欺诈;开始时短小精干,结束时便变得纷繁复杂。

庄子借孔子之口所说的这段话真是把一些社会现象刻画的入木三分,即使是两千多年后的今天,这种现象依然活灵活现的存在于我们的社会交往中,不管是职场的竞争还是酒场的喧闹居然没有什么变化,也许这就是人性吧。

言者,风波也,行者,实丧也。夫风波易以动,实丧易以危。故忿无由,巧言偏辞。

(相互传递的或溢美、或溢恶的)言辞往往如同风波一样起伏不定,如果使者不加以区分,实言相传,实际上君主的意思反而会丧失。情绪的波动易引发动乱,与实际意思出现的偏差则会引发更严重的危害。所以说,愤怒的产生不是没有原因的,多是由于花言巧语和偏颇失当之言所引发的。

“言者,风波也”理解为溢美或溢恶的言辞,如同风波一样起伏不定,意思就是言辞如果加上个人的主观情绪,溢美或溢恶都会造成与本意的偏差,这处或高或低,或好或坏的偏差如同风吹过水面形成的波动一样,起伏不定。还有版本将实丧理解为得失,将这句话解释为“语言就像风波,传达语言,有得有失。”感觉有点就字面强解的意思。应该结合上下文去理解这段话,后文重点在强调“迁令”“劝成”的危害,故这段话如此理解才能与后文良好的衔接。

兽死不择音,气息勃然于是并生心厉。剋核太至,则必有不肖之心应之而不知其然也。苟为不知其然也,孰知其所终!故法言曰:‘无迁令,无劝成。过度益也。’迁令劝成殆事。美成在久,恶成不及改,可不慎与!

猛兽临死时什么异样的声音都叫得出来,气急败坏下什么伤人害命的恶念都会迸发而出。对别人过分的苛责,则必然会有不良的抵触、报复情绪应运而生,而自己甚至都不知道产生的原由。既然不知道产生的原因,又怎么会知道产生的结果呢。所以上古时的格言说“下达命令不能朝令夕改,不要让人去做力不从心的事,超出正常的尺度就是过分的要求”,朝令夕改和强人所难都会坏事,成就一桩美事往往要经因很长的时间,而错事一旦做出常常想改已来不及,行为处世怎能不慎之以慎!

“不知其然也”很多版本认为是产生不肖之心的人自己都不知道产生的原因,应该不对。不肖之心都产生了怎么会不知道原因呢?当然是因为“剋核太至”。真正容易不清楚原因是往往是对别人过分苛责的人,不懂得换位思考,总觉得自己的要求不高,但是别人的难处每个人都能感同身受吗?既然不能,不知其然也就成为了必然,最后也就会“孰知其所终”。

且夫乘物以游心,托不得已以养中,至矣。何作为报也!莫若为致命,此其难者?”

顺应外界条件而使心志自在遨游,一切都不强加主观意识,谨守中立的态度,这就是最好的办法。何必刻意去追求回报呢?不如原原本本地传达国君的本意,这样做有什么困难呢!

“乘物以游心”所表达的是意思是指自身的心神任随外物的变化而遨游,“托不得已”不能从字面上去理解为寄托于无可奈何,而应该是不强加自己的主观意识于其中。“以养中”则是保持自己中立的态度,这样才能最真实的反馈君主的本来意思,万不能随意在传达时增加入自己的观点和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