飓风百科 手机版
首页 > 实时讯息 >

白河原声丨牵紧责任绳 文明护家园

时间:2025-03-21 08:34:00

清晨的公园步道上,遛狗不牵绳的惊险场景时有发生;傍晚的小区花园里,宠物粪便藏身草坪之中。不文明养犬行为已成为基层治理的痛点、邻里矛盾的焦点、城市文明的堵点。

文明养犬绝非个人私事,而是检验现代社会契约精神的试金石。《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三十条明确规定,单位和个人饲养犬只,应按规定定期接种狂犬病疫苗,携带犬只出户应按规定佩戴犬牌并采取系犬绳等措施。各地养犬管理条例对登记、防疫、禁入场所均有细致要求。但所有涉犬投诉中,涉及不牵绳、不清理排泄物等基础规范问题的仍占很大比例。法律条文与现实执行之间的缝隙,恰恰需要每位养犬人用责任心来填补。

养犬文明折射着人性温度。上海某社区普陀区甘泉路街道安塞社区“宠物便便箱”,解决宠物粪便污染环节问题;北京朝阳群众自发组建的“文明养犬劝导队”,3年化解犬只纠纷400余起。这些温暖实践印证:当文明养犬从纸面规范转化为社区共识,犬只就不再是矛盾导火索,反而能成为邻里交往的情感纽带。

构建人犬和谐共处的长效机制,需要法治利剑与人文关怀双轮驱动。一方面要筑牢法治堤坝,运用智能犬牌、电子围栏等技术手段实现精准管理,对多次违规者建立信用惩戒机制。另一方面要培育文明沃土,在社区开辟宠物友好空间,组织养犬家庭签订文明公约,让规则意识在春风化雨中生根发芽。

从《唐令拾遗·杂令第三十三》“啮人者,截两耳”,到现代城市构建宠物友好型社会,文明养犬始终是衡量社会成熟度的标尺。当我们牵紧手中的责任之绳,便牵起了对生命的敬畏、对他人的尊重、对规则的守护。这份文明自觉,终将转化为城市治理的温度刻度,浇筑成现代生活的文明基座。(张戈)

编辑:王冕 初审:赵林蔚 终审:黄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