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风险有哪些
保证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合同无效风险:
主合同违法或违反公序良俗,导致担保合同无效。规避措施包括确保主合同的合法性,避免涉及非法交易。
保证人资格风险:
保证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导致担保合同效力受限。规避措施包括审查保证人的资质和信用状况,确保其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担保范围不明确风险:
合同中对担保的范围、期限、条件等约定不明确,导致责任界定困难。规避措施包括明确约定担保的具体范围和条件,包括主债权、利息、违约金等。
保证期间争议风险:
保证期间的起止时间约定不明确,导致债权人可能错过主张权利的最佳时机。规避措施包括明确约定保证期间,并在保证期间内及时行使权利。
债权人未及时行使权利风险:
债权人未能在保证期间或诉讼时效内及时行使权利,导致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规避措施包括及时关注债务人的还款情况,并在保证期间内采取法律行动。
代偿风险:
当借款人不能按时还款时,担保人必须按照合同的要求代为偿还。这会影响担保人的信用记录和财务状况。
信用风险:
作为担保人,这笔贷款记录同样会记录到个人征信中,当借款人贷款出现逾期,担保人的征信也会受到牵连。
贷款风险:
担保人如果去银行贷款,贷款额度和贷款利率都会受到影响。
客观性风险:
签订保证合同后,因发生不可预测的事情,致使合同的基础动摇或者使保证人失去承担保证责任的动力与能力。例如,保证人财务状况恶化或财产异动等。
主观性风险:
缺乏签前调查和签后监督,未能及时发现保证人的偿还能力变化或其他不利情况。例如,未调查保证人的财产状况或未监督保证人签订合同后的债务情况。
法律风险:
包括保证合同不成立、主合同有效但保证人资格不具备、保证人未履行保证责任等。规避措施包括确保合同的有效性、审查保证人资格、明确保证责任等。
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
系统性风险是由宏观经济政策变动等因素引发的整体风险,非系统性风险是由担保机构决策失误、操作等微观因素引起的局部风险。
隐性担保风险和显性担保风险:
隐性担保风险是指尚未暴露的风险,潜在风险较大;显性担保风险是指已经出现预警信号的风险,如已经发生代偿的担保。
完全不可控风险、部分可控风险和基本可控风险:
完全不可控风险是指无法预测和防范的风险因素,部分可控风险是指可以通过一定措施控制的风险,基本可控风险是指可以通过现有手段基本控制的风险。
综上所述,保证风险涉及合同效力、保证人资格、担保范围、保证期间、债权人权利行使、代偿、信用、贷款、客观和主观因素等多个方面。为有效规避这些风险,建议采取详细审查、明确约定、及时监督等措施,并在签订合同时充分了解相关法律规定和潜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