飓风百科 手机版
首页 > 实时讯息 >

张家口张北:“种”下中草药 “长”出新产业

时间:2025-04-07 16:49:00

无人机为水飞蓟施肥。资料图


杨军和专家检验土壤沙性


  春已至,农正兴。张北县大地上,阡陌纵横,药农们正翻着地,为来年的丰收做足准备……近年来,张北县立足有利的自然条件,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推进建设集药材育种、生产、加工、仓储于一体的中药材创新发展新图景,在“企业+模式”带动引领下,逐步走出了一条带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新路子,中药材产业已成为该县壮大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乡村特色产业之一。

  顶层设计 激活中药种植新路径

  春为岁首,农为行先。

  春耕备播之时,张北轩隅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拌种车间内,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所科研团队正在指导技术人员,用自主研发的生物一代菌剂和其他肥料为水飞蓟种子包衣。一颗颗米粒大的褐色种子,包上营养外衣,仿佛穿上了坚实的盔甲,极大地增强发芽率,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

  总经理杨军经常与专家们交流着新技术,以便日后广泛推广给种植企业和农户。张北县中草药协会会长,是杨军的另一重身份。今年,该协会与陕西嘉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1000吨水飞蓟订单,多个会员单位共同分享这块大蛋糕,待到9月份便能收获了。

  水飞蓟,一种具有清热解毒、保肝护肝功能的药材,率先激活了张北县中药材产业多链条发展的“共富良方”,也开启了该县新现代农业项目发展的开端。近年来,张北县多管齐下,因地制宜,不断推动中药材的绿色标准化和规范化种植,通过延链、强链、补链,种植与深加工产业迅速崛起,荒山变绿地,土地增效益,越来越多品质好、产量高、药效足的绿色中药材深受市场青睐,农民也通过土地流转、自主发展、劳动务工等实现多途径增收。

  2024年,是张北县中药材种植发展突飞猛进的一年。为加快构建具有张北特色的中药材产业发展体系,积极引导全县水飞蓟生产企业提升自主创新与科技研发能力,张北县指导行业协会制定《张北县水飞蓟、银杏产业发展(2024-2028年)五年行动专项计划》,持续推进水飞蓟、银杏产业加快发展,同时采取政企共建、企业联盟等方式,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为多家农企提供水飞蓟银杏种植、种子培育、技术服务、行业宣传和产业链延伸等服务,同时充分利用当地旱地资源,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生产,保证道地中药材质量,努力打造张北县中草药地标新名片。

  科技引领 生态绿赋能产业兴

  一年之计在于春,大地还未完全苏醒,药农们便忙碌起来。在张北县爱民家庭农场,农场主张文杰与杨军商量着今年的种植计划。“水飞蓟受益高,黄芩耐盐碱,应该种什么好?”杨军为张文杰算起一笔经济账:“水飞蓟一亩地纯利润达到500元钱左右,可以多种水飞蓟;黄芩耐盐碱,在含盐量小于10的盐碱地种植药性更好,一亩地收益在2000元,不过三年才能有收益,这样还能把盐碱地利用起来,既有利于生态,又能挣钱,多好的事。”产能地下的盐碱地、旱地就这样为张北县现代农业发展赋予新的使命。

  行业发展,离不开领头羊的带动作用。先行者杨军是近年来最早靠种植中药材发家的一批人,因着良好的口碑和先进的种植技术,很快便在中草药种植领域站稳脚跟。随着订单的猛增,他们发现了“单打独斗”的局限性。

  “把订单分给其他中药种植公司和家庭农场,严格把控质量,提升产品品种,培育起张北县中草药种植的品牌,形成规模化,才能在面对外部竞争时更具影响力。”杨军说。

  2023年4月,张北县中草药协会应运而生,6月加入张北县工商联直属商协会。在县委县政府的强力扶持下,当年便成功打造出全县首个万亩药材种植基地,主要种植柴胡、水飞蓟、板蓝根、黄芪、黄芩等十多个品种,直接为周边村民提供就业人数120余人,同时带动村民种植药材300多亩。

  提高生产力,需有科技护航。

  张北中药材协会加强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所合作,成立科研基地,才有了开头的那一幕。经国家正规检测部门检测,他们种植的水飞蓟素含量为3.15%,银杏叶银杏黄酮为1.96%,银杏叶银杏总萜内脂0.68%,均高于国家药典标准要求,为同行业优+级原材料,为下一步建设水飞蓟产业化和水飞蓟素提取工厂提供原材料奠定良好的基础。有了科技创新为引领,张北县不断开展中草药育种技术研究、品种选育、品质提升、深度加工等工作,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手段,推动中草药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企业+”模式 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好消息一个接一个传来。2024年,在北京晟茂农业集团、中萃国耕生物科技公司等多方帮助下,协会成功签约陕西嘉禾生物公司水飞蓟战略发展订单。张北县多个部门积极沟通协调,水飞蓟育种实践基地成功落地,并在张北多个乡镇部署了旱地种植水飞蓟1.5万亩的种植任务。银杏叶产叶圃首次在张北地区试种成功,郝家营乡林场设施育苗棚3亩左右,为今后大量种植银杏打下良好基础,也巩固了技术保障。为更好把控品质,节约成本,成立了中萃鸿源(河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实现了本地加工。今年还与哈药集团签订了500吨黄芩的订单,打响首季开门红。

  小小的中药材,在张北县跑出了乡村振兴的加速度,也为这片土地孕育出新机。

  在公会镇、两面井乡、台路沟乡、战海乡、大囫囵镇等周边乡镇,农民们长久以来种植燕麦草用于养殖业,双脑包村书记侯军说:“2019年,我们开始小打小闹的种植中药材,2023年开始大面积种植水飞蓟,经济收益很客观,大家看到种植中药材利润高,还不费工,今年增加到500多亩旱地的种植面积,农民回归到土地上,有了盼头,农村就会越来越好。”

  在张北县,以“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引领带动模式真正落地生根,不仅健全了完善联农带农机制,还引导群众积极发展中药材产业,将中药材产业真正转化为乡村振兴的“致富良方”。

  因时而变,因势而新。如今的张北县,以生态促中草药产业发展,以产业带动增加村民收入,不断激发农村的生机与活力,走出了一条别具特色的“共富”之路。

编辑:帆帆

来源:美丽张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