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访微记录·走近东南亚】在“摩托车王国”感受绿色交通转型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河内街头呼啸而过的摩托车群可谓最具越南特色的“名场面”,如何精准抓住时机穿过摩托车流走到马路对面是每位初来乍到者需要面临的考验。《环球时报》记者通过实地体验总结出“通关诀窍”:不要怕、往前走、不后退——经验丰富的摩托车司机往往能够精准预判行人轨迹,突如其来的折返反而会干扰司机判断。

摩托车是越南当地使用率最高的交通工具,繁忙时段常常占满道路。(视觉中国)
越南地貌南北狭长、多山地丘陵,城市和乡村道路网络复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许多地方道路狭窄。因此,相较于售价和燃油消耗更高的汽车而言,成本低、体积小、灵活性高的摩托车成为当地人使用率最高的交通工具。据越南国家交通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统计,截至去年9月,越南注册摩托车已超过7700万辆,以越南约1亿人口计算,相当于每1000人拥有770辆摩托车,摩托车拥有率位居全球前列,越南也因此被誉为“摩托车王国”。
在河内,由Grab科技平台构建的新型出行生态正改变着城市的传统面貌。记者“沉浸式体验”后发现,这款风靡越南的打车APP不仅能提供网约汽车服务,还能呼叫“摩托车骑手”。用户选定车型(分经济型与豪华型)、输入起止点后,系统会自动匹配骑士,内置的翻译功能更破解了跨国沟通壁垒。值得注意的是,越南交规强制驾乘双方佩戴头盔,催生出街头特有的“头盔修理铺”:路边的一顶顶遮阳伞下,师傅们手持头盔快速修理,身旁则摆满各种工具和马扎,客人静坐在一旁等待,让人不禁想起中国早年间街头的修鞋铺。
不过,传统燃油摩托车排放的尾气对越南的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为此,越南政府正在大力推动国家向绿色能源交通转型升级。去年7月,越南批准了《2021-2030年国家环境保护计划》和《2050年愿景》计划,致力于在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越南政府为公路、铁路、内河航道、航空和城市交通制定了绿色能源转型路线图。根据路线图,到2040年,越南将逐步限制和停止生产、组装与进口燃油汽车和摩托车。
在这场绿色转型中,中企助力不少。由中铁六局承建的越南首条轻轨吉灵—河东线是河内市轨道交通线网中的一条主干线,自2021年11月正式投入运营以来,这条主干线正逐步改变人们的出行习惯。当地媒体称,轻轨的开通减少了摩托车的使用和交通拥堵,有助于改善环境。此外,中国电动车企业也在抓住越南绿色城市转型的机遇,为当地带去最新技术及就业岗位。
【环球时报赴越南特派记者 邢晓婧 周茜雯 范安琪 朱悦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黄东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