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人会功夫?外国小哥“潜入”佛山武林......
在国外,有这样一种说法:“中国人都会功夫”。武术,让这个东方国度在外国人心中蒙上更为神秘的面纱。黄飞鸿、叶问......影视作品中的武林高手让人心生向往。随着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等一代代武打明星在国外走红,中国武术成为“世界传奇”。
本期《近观中国》特邀英国观察员托比来到佛山,探访中国武术。从黄飞鸿的“无影脚”到李小龙的截拳道,从叶问的木人桩到鸿胜馆的算盘兵器,佛山为何可以成为中国武术中心?咏春拳、洪拳、蔡李佛拳.....不同门派都有什么绝技?为什么说医武不分家?外国人对中国武术怎么看?

咏春 方寸之间的东方哲学

“咏春,叶问”,在电影《叶问》中,这样一句台词就可以让观众热血沸腾,叶问打木人桩的场景更是让人印象深刻。
提到佛山武术,就不得不提到李小龙、咏春和叶问。我们在影视作品中,看到的咏春是否和现实中一样?带着疑问,托比来到了叶问咏春崇华拳馆。

董崇华是叶问的儿子叶准的徒弟,李小龙的师侄,如今更是佛山咏春拳的一张名片。托比探访的时候,他正在跟徒弟们一起为即将在佛山举办的国际咏春拳大赛做准备。
咏春的精髓和特点是什么?董崇华告诉托比,咏春擅长于连消带打、攻守同期。防守快、速度快,是咏春拳的一大特色。咏春的力道,靠的不是拉开距离的“抡拳”,而是考验速度的“寸劲”。“寸劲”通过黐手练熟之后,在实战中,就可以靠身体反应打出。
托比对咏春的“速度”很好奇,影视作品呈现的咏春都有一种速度感。

董崇华现场教学演示,表示不会真的打到托比。但面对高手,咱就是很害怕,托比一边聊,一边时刻警惕董师傅的拳头。当拳头到达胸口的一瞬间,托比竟然都没有反应过来,更别说防守。真的好快!

感受完“咏春速度”,董崇华又向托比展示了咏春特有的马步。
董崇华(咏春拳叶问宗支传承人):“我们咏春和其他功夫连姿势都不一样,比如马步,我们是二字钳羊马。双脚打开,与肩同宽,膝盖不过脚尖,小腿弯曲,像弹簧一样,保持弹性,进退左右都很快。我们技法的特点就是快,最快最短距离去攻击对方要害。”

咏春不仅是一种拳术,更是一种文化,它儒雅内敛,却招招致命。董崇华为了弘扬和传承咏春文化,以叶问咏春非遗传承人的身份开办了拳馆。10年来,教学中外学员过万人,徒弟遍布各行各业。

“白天握方向盘,晚上练木人桩。”在武馆,托比遇见一位特殊的咏春弟子——的士司机蒋银林。之前,他因抢客纠纷险遭殴打,正是咏春的“连消带打”让他瞬间制伏出手的高大壮汉。


董崇华习武二十多载,他从小就爱看武侠小说电影,因此对家国情怀和行侠仗义有了向往。
董崇华:“我从小就有武侠梦,读大学之前自己瞎学的,轻功、蛤蟆功,我们自己看那个书去练。”
但没有父母不心疼孩子。学武难,董崇华的父亲一开始并不看好他在学武方面的天赋,但看到他的热爱与坚持,父亲改变了态度。提到去世的父亲,这位硬汉落泪了。
父亲的支持对董崇华意义重大,他在咏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成绩斐然,多次获得世界级咏春大赛的冠军,更继承了叶问咏春谦和温良的风骨,成为了新时代的咏春宗师。
洪拳 气力相合 “功夫熊猫”


如果说咏春拳讲究速度和灵巧,那么洪拳就是大开大合、刚正威猛的代表。据说,由于洪门的关系,洪拳习练者众多,在佛山武林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最知名的洪拳武术家,要数大家熟悉的黄飞鸿。
王冠义(洪拳传承人):“我们属于黄飞鸿这一支洪拳的传承人,我是第四代弟子了,潘师傅是第五代的弟子。”

王冠义还向托比展示了洪拳的经典拳法铁线拳的钳羊马。
王冠义:“我们岭南地区有个谚语,‘有祠堂的地方就有狮子跟洪拳’。洪拳最大的特点是以气催力、以声助威。”
我们在影视作品中看到的“虎鹤双形”,也来自洪拳,从模仿动物的觅食状态演化而出。

《功夫熊猫》中的许多动作原型都来自洪拳。洪拳中有一个经典的手势“一指定中原”,也是《功夫熊猫》的经典手势。托比感叹:“这就是东方邂逅西方。”

中国功夫少不了“武器”,潘师傅就是“武器大师”,从小学习,至今制作兵器已经有50多年,据说他做的武器放1000年都不会坏。
在洪拳兵器工坊,72岁的潘师傅正打磨一根泛着幽香的木棍。
潘锡辉(洪拳传承人):“这根金丝楠木棍,放一千年都不会坏!”
对于习武者来说,趁手的兵器能令其如虎添翼。而一条简单的木棍,也需做到圆、直、硬、韧。潘锡辉凭着半辈子的木匠手艺,打开了武术冷兵器的手工制作之门。


潘锡辉:“首先要选一种料子,古老的木,一般起码都要放一年。经过一冷一热,让它自然收缩,不能暴晒、火烤,要阴干。让它有风吹来收缩油质,韧性就比较保持得好。”


“去毛里求斯表演时,我送了总统一把大刀。”潘师傅自豪地分享拿过的奖杯和奖牌,眼中闪着匠人的骄傲。
蔡李佛 市井中的武侠江湖


当托比走进藏身于太上庙的鸿胜纪念馆,仿佛踏入武林版“007装备库”。长棍、双刀、藤牌……甚至一条毛巾、一把算盘,都能成为蔡李佛弟子的武器。
蔡李佛拳是佛山的另一大拳种,在古时又被称为苦力拳。习练者多是平民百姓,因此跟刀枪棍棒这些常规兵器不同。蔡李佛拳的兵器可以说是千奇百怪。


这天,在蔡李佛鸿胜祖馆,72岁的夏汉广师傅像往常一样,带徒弟阿瑞和阿坚来练拳。
夏汉广(蔡李佛拳传承人):“蔡李佛拳不是有钱人的拳,练习者基本上都是平民百姓,我们身边拿起来一个东西就是兵器。以前广东的茶楼的凳子一拿起来就可以打。”
黄忠坚(夏汉广弟子):“从以前到现在,蔡李佛拳的弟子有很多不同的行业。毛巾、凳子,那些码头苦力、做餐饮的,手边有什么就是他的武器,这是行业和武术的一种结合。他随手拿一样东西就是武器,它是百花齐放的一个拳种,它的每一样兵器,都代表着不一样的行业。”

从事装修行业的黄忠坚告诉托比,在广东佛山这个武术之乡,可能大街上扫地的大叔或幼儿园的保安都是一个武林中人,可见佛山的武术氛围浓厚,任何人都可能是隐藏于市井的武林高手。

“医武不分家”,学武的过程中经常会受伤,同门之间就会互相给对方治疗。因此,很多武术中人都能治伤。
夏汉广在学拳的过程中,也学习了跌打推拿,用于治疗练拳过程中的伤势。后来,他开了一家跌打馆,像黄飞鸿的宝芝林一样,不仅教拳,也兼职大夫。


在夏师傅的跌打馆,托比体验了一次“武林版物理治疗”。72岁的老拳师手法刚柔并济,短短十分钟,便缓解了他三个月的肌肉劳损。
夏师傅的徒弟霞姐告诉托比,曾有小偷觊觎顾客的金项链,被夏师傅用火罐一击制服,街坊邻居都说:“有他们在,这条巷子特别安全。”
功夫新世代 外国人都爱

佛山是个卧虎藏龙之地,基于这里近乎人人习武的土壤,很多武术比赛都在佛山举行,比如2024年的国际咏春拳大赛。


在现场,托比发现不止中国人,还有很多外国人都来参加比赛。
丹妮尔来自加拿大,她练习咏春拳已经有六年时间。在日常生活中,她已经将咏春中的“中线原则”融入驾驶习惯。

来自加拿大渥太华的领队科林·扬,练习咏春拳已经有21年,如今在渥太华自己开馆授徒。
科林·扬:“冰球是冬季运动,夏天人们踢足球,但武术全年都可以,而且能在室内练习,很多人把它当作其他运动项目的辅助训练。”

功夫如水,既能在千年古刹凝成禅意,也能在市井烟火中化作生存智慧;既能以刚猛虎形震慑四方,亦可以医者仁心治愈创伤。
如今的佛山武林依旧百花齐放,民间武术的活力依旧蓬勃向上,东方魅力将继续闪耀世界的舞台。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本期《近观中国》~

制片人:张小玲
编导:张宇辰
编辑:于二丫 李子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