飓风百科 手机版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中国集成电路进出口持续向好

时间:2025-04-03 10:21:00

国际商报记者 刘叶琳

2025年的春风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带来了丰收的喜讯。前两个月,中国集成电路出口额高达251亿美元,同比增长11.9%,创历年同期最高水平,为全年的发展铺就了坚实的基石。

回首2024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出口量值在经历连续两年的沉寂后,实现华丽的蜕变。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集成电路出口额达1595.5亿美元,同比增长17.4%,创下了历年新高;出口量达2981.3亿块,同比增长11.7%,出口平均单价同比增长5.1%。这一成绩不仅彰显了中国集成电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更意味着中国在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中的话语权正在逐步增强。

与此同时,进口市场也呈现出蓬勃的活力。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额达3857.9亿美元,同比增长10.5%;进口量达5492.6亿块,同比增长14.6%,进口额占中国货物进口总额的比重保持在14.9%,较2023年有所提升。这一数据体现了中国对高端集成电路产品持续旺盛的需求,以及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出口市场增长强劲

2024年,韩国、越南、马来西亚及印度等地区和国家是中国集成电路主要出口市场。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电子信息分会何义表示:“中国集成电路对这些地区和国家的出口额均有明显回升,其中对东盟国家的出口增长尤为耀眼,同比增长39.8%,达到347.8亿美元,出口占比由2023年的18.3%提升至2024年的21.8%,成为拉动我国集成电路出口增长的强劲引擎。”

越南是中国集成电路较为重要的出口市场之一。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集成电路对越南出口达164.8亿美元,同比增长56%,创年度出口额新高。

与此同时,印度市场也展现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集成电路对印度出口达74.7亿美元,同比增长30.3%,已连续第四年创造年度新高,较2019年出口额扩大超三倍。这些新兴市场需求的增长,为中国集成电路出口带来了机遇。

进口市场集中度高

目前,大陆集成电路进口份额超五成来自台湾地区和韩国。数据显示,2024年,台湾地区仍为大陆集成电路第一大进口来源地,自台湾地区进口集成电路达1396.1亿美元,同比增长3.8%。何义指出:“台积电等台湾企业在集成电路产业链中的制造、封测等环节的全球领先地位、其先进制程和大陆在电子信息整机制造领域的地位,共同巩固了大陆从台湾地区进口集成电路的份额。”

中国自韩国进口集成电路金额的增长主要依靠存储芯片的拉动。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自韩国进口集成电路达838.1亿美元,同比增长27.9%。韩国的三星、海力士生产的存储芯片合计占全球存储芯片市场的70%,中国自韩国进口存储芯片同比增长31.7%至431.5亿美元。

日本为中国半导体制造设备第一大进口来源地。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自日本进口半导体制造设备为129.5亿美元,达年度新高,同比增长21.9%。

有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国内企业加大投资和研发力度,中国在半导体制造设备等关键环节依赖进口的局面有望逐步改善,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自主可控之路正在加速前行。

未来增势依旧可期

在全球半导体市场持续增长的预期下,2025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出口有望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WSTS)预估,2025年全球半导体市场的同比增速将在11%至15%,人工智能(AI)芯片及高带宽存储(HBD)将拉动市场维持增长势头。“我国作为全球较大的集成电路消费市场,将在行业周期回暖、厂商去库存收效明显、制造产能提升及存储芯片等主要产品价格稳定这些因素的推动下,进一步提升集成电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何义表示。

但也要看到,2025年国际经贸形势复杂化仍将影响半导体国际产能布局,关键下游市场的需求拉动作用相对减弱,中国集成电路进出口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中国机电商会预计,2025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出口额将继续实现增长,全年出口额同比增长约2%,进口额同比增长约4%。

中国集成电路进出口的持续向好,不仅体现了中国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更彰显了国内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方面的不懈努力与卓越成就。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2025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将在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和企业创新的共同推动下破浪前行,驶向更高质量的发展。未来,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将在全球舞台上闪耀出更加夺目的光辉,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腾飞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澎湃的动能。

来源:国际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