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城关区:培育时代新人 弘扬时代新风
近年来,兰州市城关区广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培育时代新人 弘扬时代新风”主要任务,以主流价值构建道德规范、强化道德认同、引领道德实践,全面提升市民素养和城市文明程度,让文明之花在城市每一个角落绚烂绽放。
品牌宣讲铸就“文明之魂”
城关区持续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推荐选树工作,一批又一批道德楷模传递着平凡善举,用朴实生动、真实感人的经历,在全社会为我们立起标杆,树起榜样。
聚焦“品牌+宣讲”,依托“甘肃好人”文明实践品牌工作室阵地,挖掘“甘肃好人”品牌工作室的资源优势,张森带领无偿捐献遗体器官志愿服务队在遗体器官捐献、助残助困、抗震救灾等方面服务群众12.7万余人次;居廷带领文艺志愿服务团队,通过文艺演出、爱心义卖、康养咨询、健康医疗等服务,服务中老年人、留守儿童、孤寡老人和残障儿童5万余人次,传递着文艺志愿服务的正能量;“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团”成员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身边人”为宗旨,开展了“德润城关·道德模范在身边”基层巡讲走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活动80余场次;孝老爱亲的常蓬彬、助人为乐的於若飞、敬业奉献的韩杰荣等道德模范的故事家喻户晓。
同时,积极礼遇先进典型,结合传统节日举办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慰问活动、邀请先进典型观看文艺演出、出席“新时代城关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黄河之滨也很美——在兰州发现新城关”启动仪式等方式,彰显好人好报、德者有得的鲜明导向。借助新媒体平台,制作专题报道,通过图文、视频,海报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好人故事,激发广大市民学习榜样、争当榜样的热情。

护航成长滋养“文明之花”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城关区完善了政府统筹、部门协作、学校主导、家庭尽责、社会参与协同育人机制,创新探索了“1258”思政+ 模式,打造“普法网络e站在行动”“骄阳启城”“模拟法庭”等一系列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品牌,倡导绿色阅读、文明上网,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风清气正的文化环境。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常态化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雷锋志愿服务、“劳动美”“阳光成长”等活动,帮助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引导广大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连续7年开展“新时代好少年”评先选优活动,截至目前,9人获评“新时代甘肃好少年”、26人获评“新时代兰州好少年”、145人获评“新时代城关好少年”荣誉称号。通过“新时代城关好少年”风采展示、先进事迹展播和“童心向党 强国复兴有我——2024年度新时代城关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仪式暨‘护苗·绿书签’进校园”活动中,激励广大少年儿童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成长为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阵地,打造“实践育人 与乐‘童’行”未成年人文明实践活动品牌,针对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引导广大未成年人参与弘扬传统文化、科学知识普及、安全健康教育、参与职业体验、参加志愿服务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1227场次,让未成年人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学有所乐、学有所成、学有所为。
暖心实践培育美好心灵
文明之花处处盛开,文明实践传递温暖。文艺演出、普法宣传、暖心义诊、健康讲座等丰富多彩的新时代文明活动,如同涓涓细流聚成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让文明的芬芳弥漫全城。城关区积极拓宽文明培育之路,搭建文明实践平台,着力打造“文明实践中心、所、基地、点”四级服务阵地,建成2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8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39家文明实践基地和N个文明实践点,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健全完善“制单、点单、接单、派单、评单”工作模式,在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上,依托“五大平台”优势,以传统节日、重大纪念日、赛事会为契机,常态化开展“黄河之滨也很美·文明集市”、板凳课堂、小“盐”学堂、庭院微讲堂、红船故事会,“行走的大思政课”现场教学、“陇原红色文艺轻骑兵”惠民演出、“文明单位共建联盟”“爱在身边 志愿服务暖人心”义诊等文明实践活动7048场,不断将一场场文明实践活动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清单”,在举目可见、触手可及的活动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文明培育是一个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过程。城关区将不断探索创新,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工作纵深发展。(兰州市城关区委宣传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