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项目等地”到“地等项目” 河南省创新省级用地保障联动机制
4月21日,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召开全省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用地保障暨优化改进征地程序培训视频会议,推出“全周期、全流程、全链条”用地服务新机制,为1619个重大基建项目配备专属保障方案。
会上,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大全介绍,我省将聚焦企业需求,推行“一项目一专班”“一项目一方案”定制服务,破解土地要素制约瓶颈,力促项目早落地、早投产。
多部门协同破解企业用地难题。会议邀请省发展改革委、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等部门共同参与,建立省级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用地保障联动机制,加强部门协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审批效率,确保重大项目顺利落地实施。针对企业反映强烈的规划衔接不足、选址受限、指标紧张等问题,全省自然资源部门将联合行业主管部门开展“上门问需”行动,重点对接贾鲁河复航工程等552个新开工项目,主动靠前指导项目选址。目前,郑济高铁等46个重大项目已获国务院用地批复,郑州南站等工程通过先行用地政策实现提前开工。
推出创新政策助企降本增效。刘大全指出,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将用足用好50条“开门红”政策包,包括允许未纳规项目补入乡级国土空间规划,动态调整省级重大项目用地清单实现“应纳尽纳”,对市县耕地指标不足的项目开放省级统筹指标申请等,通过简化审批流程、优化指标配置、强化部门协同等举措,最大限度地释放政策红利,确保企业享受实实在在的便利。
三级专班体系压实服务责任。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将全面建立“厅领导包片—处室包市—专员包项目”三级服务机制,市县自然资源部门同步建立项目管理台账,实行“挂图作战+限期销号”管理。同时,对1067个在建项目开展“回头看”,重点跟踪征地补偿、规划许可等工作;对新开工项目推行预审选址、征地报批、临时用地手续“三同步”办理。
严守底线优化企业投资环境。在强化要素保障同时,会议明确耕地占补平衡、永久基本农田补划、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刚性要求。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对依法用地企业开通“绿色通道”,省自然资源厅优先安排增减挂钩指标。据悉,今年首批省级统筹的1.2万亩补充耕地指标将重点向重大基建项目倾斜,切实降低企业用地成本。
部门协同发力构建用地保障新体系。在省级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用地保障工作中,省发展改革委、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等部门通力协作,通过建立“数据共享、并联审批、联合督导”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高效联动,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用地审批效率大幅提高,形成“规划共编、问题共商、资源共用”的新型保障格局,为全省重大项目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刘大全表示,全省自然资源部门将着力当好“项目管家”,通过周跟进、月调度的方式,建立“一个项目、一名专员、一套方案、一跟到底”的服务体系,为重点项目配备专属服务团队,提供全流程“保姆式”服务,切实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源要素支撑。
来源:河南经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