飓风百科 手机版
首页 > 实时讯息 >

在家做实验突发爆炸,鼓励“科学少年”莫忘安全教育|新京报快评

时间:2025-04-07 15:34:00

4月6日,广州市荔湾区富力广场小区被曝“一男孩在家进行化学实验引发爆炸并受伤”。图/网络视频截图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4月6日,广州市荔湾区富力广场小区被曝“一男孩在家进行化学实验引发爆炸并受伤”。广州市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经初步了解确为一小孩在家中做实验引发。此外,记者从广州市荔湾中心医院了解到,院方收治一名15岁伤者,其因在家中做实验引发爆炸导致烧伤,眼睛、腹部伤势较重,目前已脱离生命危险。

事发后,这名男孩做化学实验的探究精神得到不少网友点赞,大家认为他是一个科研苗子,康复之后要重点培养。类似网友的声音,会让这名受伤的男生得到一定安慰,但此事更提醒,在鼓励中小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科学探索的同时,也要进行安全教育,做好实验的安全保障。用安全、科学的方法做实验,是进行科学实验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今年初,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指南》(下文简称《指南》)提出,将学生平时实验操作和参加科学探究实践活动等表现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内容。这是为了促进学校、学生重视科学实验与科学探究,扭转以往“黑板上”讲实验纸上谈兵,学生缺乏动手实践能力的问题。

但是,做实验需要科学的方法,特别是化学、生物等实验千万不能蛮干。使用不合格的实验仪器、试剂,不按照规范的实验步骤,在不适合做实验的环境中做实验,都很容易发生实验事故。这些是在鼓励中小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科学探索的同时,需加以杜绝的。

有网友拿诺尔贝在研究硝化甘油等烈性炸药试验中多次被炸伤的案例,来评价这名15岁男孩的行为。这恐怕并不合适。

诺尔贝当年做实验的条件与环境,与现今科研工作者做实验的条件与环境,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中小学生做实验,只要坚持实验规范,并不会发生安全事故。

当前,随着中小学生科学教育日益受到重视,孩子们的科研探究兴趣也被激发出来。怎么保障孩子们的实验安全,成为一个新的课题。这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为孩子们提供安全的科学实验环境,并加强安全教育,让他们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做实验。

前述《指南》提出,要加强科学教育基础设施与环境建设,根据实验室建设与教学装备配置标准,构建科学实验室、探究实验室、综合实验室、数字实验室等实验教学空间。这是对学校做好实验教学的要求。

而考虑到学生在寒暑假、节假日、双休日进行科学探究的需求,还需要社区、社会公益机构,如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科技馆等,共同为学生提供科创实验空间。让有实验需求的学生,可申请到规范的实验室做实验,并由志愿者进行专业的指导。

回到这起化学实验事故上,目前并不清楚这名15岁的男孩在家做的是什么化学实验,他的化学实验仪器、试剂从何而来,在家做实验时,是一个人“在捣鼓”,还是有家长参与。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追问的。

当前,孩子们在网上购买实验仪器、试剂并不难,还有一些自媒体博主在“教”中小学生做实验。如果孩子购买的仪器不合格,自媒体的实验教学不正确,孩子在做实验时,又没有人指导,就可能发生安全事故,造成人身伤害与财产损失。

对这些问题进行追问,不是因发生事故,就不再让孩子做实验,而是要从中吸取教训,培养孩子进行科学实验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这也是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撰稿 / 刘辰(媒体人)

编辑 / 迟道华

校对 /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