飓风百科 手机版
首页 > 常识 >

假亦真时真亦假后半句是什么(用一字形容《红楼梦》,你会用哪个字?)

时间:2024-10-03 09:50:11

现下年轻人生活节奏太快,房贷压力山大,出现“郁闷、悲伤、无奈”的情绪。人们用囧(jiǒng 迥)字来表达此情此境。囧字被形容为“21世纪最风行的单个汉字”之一,成为一种流行的表情符号。

我们似乎永远都在追求化繁为简,希望用不同的方式对抗着不断熵增的世界。

明末清初音韵学家方以智在《通雅》中提出了“事属一字,字各一义,如远西因事乃合音,因音而成字,不重不共”,“使万世奉同文之化,是所望也”,改革汉字,使汉字拼音化的思想。在三百多年前,提出一个拼音代表一个字,一个字能表具体事物的含义,这不就是像《红楼梦》中用一字对主人翁特点精准的评定吗。此乃如今汉语拼音的萌芽。桐城派先驱者并不只是古文底子深厚,早就有了化繁为简,培养人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笔者发现被称为封建社会百科全书的《红楼梦》就有一字定评或较有特色的定评来定义主人翁形象。


石兄对黛玉的特写就是为其量身定做的,“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石兄又用一字评定了黛玉,那就是“颦”字,皱眉愁的意思。颦儿叫起来西施好听。表现了林黛玉的灵兼忧患意识的仙道家形象。

宝钗的特色一句定评是“年岁虽不大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人多谓黛玉所不及”为夹批云所言定评。可叹停机德,以为贤、德二字。脂批:宝钗认得真,用得当,责的专,待的厚,是善知人者,故赠以“识”字。五十六回言“时宝钗小惠全大体”的“时”更精确更深刻体现了宝釵在作者心中是具有一定高度儒家的典范。可谓识时务者为俊杰。

石兄对贾宝玉的一句定评:看其外貌,最是极好,却难知其底细。一个字定评应该是“密”适之,难知其底细,就是石兄有意隐藏的一个人物形象。人称无事忙、怡红公子、情哥哥、情不情意淫之人,无事忙于沾花若草,读书念经,也就是侍者对神瑛的日夜看护保管,对绛珠仙子黛玉的守护。如果神瑛是一部有关朱明的石史经书,他就是禅师身边的抄经人,石头的藏藴侍者。此人就是冒辟疆,他是藏藴《石头记》和作书人方以智的那位知音、棠棣之人。是愚者也是智者。可谓情僧。一般僧人只有悟性空,而宝玉悟空仍有情。

至于妙玉的洁,探春的敏,王熙凤的酸、辣,香菱的呆,晴雯的勇,袭人的贤, 平儿的俏……石兄不愧是一字大师。

现在回到主题,用一字来评定《红楼梦》你会用哪个字?

有人说《红楼梦》的关键字应该是一个“空”。佛教的四大皆空,如《红楼梦》十二曲中最后一曲说到——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寄生草》一曲中的“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也有说“无”,道家的处世无为而治,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顺其自然,无可而为。不二法门。

而大多数人认为,《红楼梦》是谈情说爱,是曹家的家事。“情”字当先。此曹家非彼曹家。情还有不情的地方,情榜源自太虚幻境中。人间难为,人世间还有冤孽,嫉妒恨无常。儒家采取的折中方法太粗糙了。做到仁义礼善忠孝信,皆口头上的事,实际操作何其难,尺度多大、标准谁定的问题。如文死谏,武死战可就是把握不好尺度,儒就成了愚。这也是一般人对中庸之道的理解,机械而有片面。最后成了随心所欲。这也就是阳明心性学的不足。

石兄在《红楼梦》中提醒读者不要只看风月宝鉴正照,要看其背面,提醒读者在书中的幻境中寻找答案。用一个字来评定《红楼梦》那最适合的一个字是“幻”。太虚幻境,梦幻一场。也许你会说幻不就空虚的“空”吗?其实不然。

“幻”汉典解释:

①空虚的,不真实的:幻想、幻影、幻境、幻灭(受到现实的打击而消灭)。亦真亦假、虚幻、梦幻。

②不可思议的变化:幻化(奇异的变化)。变幻莫测。此外有幻,相诈惑也。——《说文》

③迷惑人。幻者而同于真。真者而同于幻。也就是红楼梦中“假亦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的意思。

虚幻无常的尘世,擅长幻术之人迷惑世人,把真的说成假的,假的说成真,有用无用的混淆是非,真假难分。

如果按在末世易代,那就是明末清初的历史被一批擅长幻术的人所篡改,抹杀,使其变得不真实,对后来者非常具有欺骗性。作者希望每个听书的人、读者能悟性悟空寻道,秉承中庸之道,也就是作者择其两端以中间动态的变化来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以一分为二,合二为一,辩证的唯物主义思想观察事物,分析解决现实问题。

作者希望天下百姓都能锻炼出一双似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能分辨出妖魔鬼怪,看到风月宝鉴背面的真相,明辨真假是非。

做到这些需要一颗真善美且明智的心灵,无畏于归水一崖的决心。践行“生死容易事,所痛为知音。”秉承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志气。

这就是《红楼梦》的幻术,幻即“易”变化改变也。红楼梦中宝黛钗三个角色一字评“密”“颦”“时”成“幻”相,这是作者对儒释道三教合“易”思想的一字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