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国资委推动央企加快人工智能与量子科技发展:抢占全球科技制高点
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人工智能和量子科技作为前沿颠覆性技术,已成为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国务院国资委近期密集发声,强调中央企业需加快布局人工智能与量子科技领域,打造“杀手锏”技术,以抢占全球科技制高点,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
央企人工智能布局成效显著
中央企业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国务院国资委数据显示,中央企业已在工业制造、能源电力、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行业的超500个场景中布局应用人工智能。从“息壤”“云骁”“慧聚”等央企算力平台,到“九天”“星辰”“元景”等千亿级大模型,央企在人工智能产业的重点领域——应用、算力、数据和模型方面均取得了积极进展。
前沿颠覆性技术布局加速
国务院国资委明确提出,央企需瞄准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前沿颠覆性领域,加强布局,加快打造一批非对称技术和“杀手锏”技术。3月25日,国务院国资委在中央企业“人工智能+”媒体通气会上进一步明确了后续央企人工智能发展的三个“更加突出”方向:更加突出应用领航、更加突出数据赋能、更加突出智算筑基。3月29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苟坪在“企业发现与发明论坛”上表示,要加快推动“AI for Science”成为解决科学问题的“新钥匙”,积极拥抱“科学智能和机器猜想”。3月31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在《民主与法制》周刊发表的署名文章再次强调,要高质量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瞄准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前沿颠覆性领域加强布局。
聚焦关键领域,掌握“根技术”
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过程中,央企需聚焦关键领域,加快掌握“根技术”。国务院国资委将积极引导中央企业加大资金投入,坚持产投结合、以投促产,持续壮大发展人工智能的长期资本、战略资本、耐心资本。同时,优化人才引育,建立更加符合行业特点规律的人才评价体系,发挥需求规模大、产业配套全、应用场景多的优势,坚定攻关大模型,积极参与开放生态建设,推动产生更多“从0到1”的原始创新。
全球科技竞争中的紧迫性
随着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前沿科技加速重塑全球科技和产业格局,技术革命窗口期正在缩短。前沿技术一旦形成壁垒,后发者追赶难度极大,容易形成“赢者通吃”效应。因此,央企在这一领域的布局不仅关乎国家科技竞争力,更关乎产业链安全和韧性。通过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央企将确保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提升国家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主动地位。
未来展望
未来,央企需以“长期资本+耐心创新”为核心,在技术突破、基础建设、生态协同、安全治理四方面形成闭环,在全球科技变局中抢占制高点,占据主动。通过加快布局人工智能与量子科技等前沿颠覆性技术,央企将为我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赢得先机,推动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国务院国资委的密集部署和央企的积极行动,标志着我国在人工智能与量子科技领域的布局已进入加速阶段。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央企的科技创新能力将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支撑,为我国在全球科技舞台上赢得更多话语权。
本文源自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