飓风百科 手机版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一发现多为中晚期!年年体检,为什么还会得肝癌?

时间:2025-03-18 14:22:00

来源:健康杭州

咱们的肝脏

是个沉默的器官

临床上

经常会有患者提出疑问:

“我每年都会体检,为什么还是会得肝癌?”

“肝癌早期真的发现不了吗?”

今天(3月18日)是第25个“全国爱肝日”

我们来一起揭开

肝癌这位“沉默杀手”的伪装

肝癌为何可逃脱每年体检的监控?

肝脏有“哑巴器官”的称号,即使正常的肝细胞只剩30%,肝脏受损严重也不影响身体的各种代谢活动,而且往往又不会表现出任何不适症状,机体可以维持正常运作。

部分时候,由于肝功能检测表现的是抽血时肝功能状态,如果抽血时肝功能无明显受损,可能不会发现肝癌的有用线索。

早期肝癌为什么不会痛?

肝癌的疼痛有两个重要的特点:第一个是小肝癌的时候不疼,大肝癌才会痛。第二个特点是不痛的时候可能会被根治,痛的时候往往已经发展到了晚期。为什么这样讲呢?

因为肝脏是没有痛觉神经的,肝癌很小的时候在肝脏里边生长,人是感觉不到任何的疼痛的。所以如果不做定期的复查,是不会发现小肝癌的。

一旦肝癌长得特别大,直径在10厘米以上时,它才有可能会因为肝脏体积的增大,而使得包在肝脏外面的那层膜,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肝包膜被撑开。

肝包膜上是有痛觉神经的,所以肝包膜被撑开的时候,就像一个气球里面的气越灌越满的时候,那么它表面的张力就会越来越大,那么它的疼痛就会越来越强烈,那个时候肝癌已经是相对比较晚期的大肝癌了。

如何才能早期发现肝癌呢?

标记物的联合检测是早期筛查小肝癌的有效且经济的策略,为众多指南所推荐。常用的血清标志物有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异常凝血酶原。

1

甲胎蛋白(AFP)

血清AFP是当前诊断肝癌和疗效监测常用且重要的指标。

优点:普遍适用,应用广泛,阳性率60%-70%,操作方便,价格低。

缺点:早期肝癌阳性率低30%-40%,特异性不高,生殖细胞肿瘤、慢性乙肝及肝硬化均可升高,晚期肝癌有的并不高。

2

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AFP-L3%)

AFP-L3%来源于癌变的肝细胞,是一种和肝癌高度相关的AFP,诊断肝癌的特异性高达95%。AFP及其异质体L3,是诊断原发性肝癌(HCC)的重要指标。

约30%的肝癌患者AFP正常,检测甲胎蛋白异质体,可联合检测异常凝血酶原等。AFP-L3%+DCP可提高AFP阴性患者肝癌的检出率,可应用于筛查、诊断、预后和疗效评价。

3

异常凝血酶原(DCP)

异常凝血酶原,又名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Ⅱ诱导蛋白(PIVKA-Ⅱ),是肝癌的肿瘤标志物。

肝癌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根据《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0》指出,在我国,肝癌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

①乙型肝炎病毒和(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②过度饮酒

③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④长期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

⑤其他原因导致肝硬化

⑥有肝癌家族史人群,尤其是年龄>35岁的男性风险更大

*提醒:上述高危人群一旦出现乏力、食欲不振、易疲劳、不明原因消瘦等异常症状,怀疑患有肝癌时,一定要及时检查!

乙肝与丙肝病毒携带是肝癌最主要的致病因素,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是携带者,有些乙肝患者会发展成肝硬化,甚至最终发展为肝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乙肝—肝硬化—肝癌“三部曲”。

外科手术治疗仍然是目前肝癌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也是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关键。近年来,随着靶向药物以及免疫药物的问世,一些有效的针对肝癌的药物也为晚期肝癌患者带来了曙光。

肝癌如何预防?

1

接种乙肝疫苗:这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接种对象主要是新生儿,其次为婴幼儿、15岁以下未免疫人群和高危人群。

2

慢性乙肝和慢性丙肝患者的抗病毒治疗:建议进行正规抗病毒治疗。

3

预防黄曲霉毒素暴露:注意粮油食品的干燥和通风,尽量减少存储时间。避免厨房竹木制厨餐具的霉变,特别是竹木制菜板、筷子、饭勺等厨餐具的清洗和干燥储存,避免黄曲霉毒素的产生。

4

防范微囊藻毒素暴露:家用饮水机和桶装水避免阳光直射,防止绿藻生长;避免桶装水长时间储存。

5

改善不良生活方式:戒酒戒烟,避免长期熬夜,保持健康体重,超重肥胖者应通过良好饮食习惯、增加运动以减轻体重。

提倡以蔬菜为基础的膳食模式,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适量补充芹菜、蘑菇类、葱属类蔬菜、豆类及豆制品等单个食物或食物组,以及膳食来源或补充剂来源的维生素E等。

供稿:杭州市西溪医院、临平区卫健局,部分内容来自科普中国、健康浙江